首页>资讯 > >正文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23年2月·第86期 每日看点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一部文化传记》《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亦有入选该书单。

感谢本期书单评审团(音序):抱老师、曹伟、韩秀记、林颐、苏琦


(相关资料图)

2023年2月 | 第86期

城市开放空间

[英]海伦·伍利/著

孙喆/译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4978

很多人都对城市的设计和重建感兴趣,但关注重点往往集中于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开放空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海伦·伍利将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讨论了可供个人或社区日常使用的各种开放空间形式,为读者展示了开放空间为社会、健康、环境、教育和经济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益处。

《大汉帝国在巴蜀》(修订版)

饶胜文/著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65256

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围绕天命、合法性与政治兴亡这一主题做了通透的论述,对争议性的问题,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得失、襄阳之战的明暗折冲、夷陵之战的败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孙刘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此次修订版不仅行文更精炼,同时对李严案等细节作了补充性分析。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黄宗智/著

画布上的声音:世界名画与名曲

纽约人:我们时代的城市与人

秦汉名物丛考(增订版)

王子今/著

新星出版社

本书是王子今教授在秦汉史领域耕耘三十余年所得,其考证对象包括秦汉百姓日常饮食之酱、豉、盐菜、酒、脯、饼、蜜、豆、枣、乳,衣饰之赤帻、襁褓、胡粉、香囊、手巾,行居之行囊、行縢、偪胫、马甲、掌蹄、鹿车、流马方囊、木罂缻,等等,可视为一部秦汉社会日常生活小百科。

如何阅读休谟

[英]西蒙·布莱克本

张鑫毅

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西蒙·布莱克本选取休谟著作中的10个核心主题,由其原典切入,围绕主题串联起休谟不同时期的著作及论述要点。作者在阐明休谟思想的同时,亦将其与晚近的哲学发展相比较,突出了休谟哲学的当代意义,显示出思想的永恒魅力。本书是“大家读经典”(How to read)系列(第1辑)中的一本,另有《如何阅读蒙田》《如何阅读阿奎那》《如何阅读马克思》《如何阅读马基雅维利》。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

[英]阿诺德·佩西 [英]白馥兰/著

朱峒樾/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概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这场讨论围绕着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技术对话、环境制约、工业革命。作者使用了“技术对话”这个术语来挑战自上而下的“技术转移”概念,追溯了一千多年来的这些相遇和交流,考察农业、火器、印刷、电力和铁路等技术的变化,探索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

唐风拂槛:织物与时尚的审美游戏

[美]陈步云 著

廖靖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唐代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朝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它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和中东的重要市场及繁荣的文化相连。在本书中,作者陈步云揭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唐代时尚体系,他以考古资料——绘画、雕塑和丝绸制品,以及年鉴、诗歌、税务文件、经济论文和法律文书的记录为依据,审视唐朝的时尚风格。

特伦托1475:一场血祭谋杀审判

[美]夏伯嘉/著

胡芷妡/译

商务印书馆

1475年,意大利特伦托一名信仰基督教的两岁男孩西蒙失踪,当地官员随即展开调查。随着西蒙的尸体在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被发现,三个犹太人家庭的命运便被改写。美国著名学者夏伯嘉从西蒙这一具体案例入手,探讨中世纪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其叙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世纪时期反犹主义对犹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吞噬黑暗的人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著

尹楠/译

汉唐阳光|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21岁的英国前空姐露西与朋友路易丝以旅游之名前往日本酒吧打工。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露西消失在了日本街头,自此音讯全无。驻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前后共用十余年时间采访调查露西案,抽丝剥茧般还原了露西短暂的一生。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本书犹如一本推理小说般好读,且耐人寻味。

维塔:社会遗弃下的疯癫与文明

[巴西]若昂·比尔/著

杨晓琼/译

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在维塔,那些患病者、无家可归的人都被留在这里等死。卡塔里娜也是如此。人类学学者若昂·比尔开启了一段侦探小说般的探索卡塔里娜人生的旅程:通过与她对话、寻访其亲属、追踪她的医疗档案,解开卡塔里娜编写的“词典”中神秘的、诗歌一般的词句,追溯她的见弃命运和病理状况背后的家庭、医疗、国家和经济的复杂网络。

我是炸药!——尼采的一生

[英]苏·普里多/著

刘翔/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尼采本人认为,所有的哲学都是自传性的,而在这本祛除神话的书中,苏·普里多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才华横溢、怪异非凡且厄运缠身的人的世界,并照见了那些塑造其生命及作品的人物与事件。有别于一般传记的平铺直叙或是理性克制,本书对尼采叛逆而充满争议的一生的描述饱含着作者对这位伟大哲人的深切同情。

沃尔特·惠特曼的美国:一部文化传记

[美]大卫·S.雷诺兹/著

鲁跃峰/译

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沃尔特·惠特曼在诗中说尽了美国的一切,为的是消除在美国根深蒂固的各方面分歧。这部传记证实惠特曼史诗般的一生的所在,他的成就、梦想和渴望都为了美国。因此从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中,把他置于诗人的地位,结合惠特曼的整个创作生涯,大卫·雷诺兹描述了惠特曼的创作灵感来自十九世纪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班牙征服的七个神话(增订版)

[英]马修·雷斯托尔/著

李音/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有多少是来自胜者的吹嘘和信手拈来的杜撰?马修·雷斯托尔以七个神话对西班牙征服美洲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揭示了自哥伦布首次横跨大西洋以来的五个世纪里,这段征服历史是如何被建构与呈现的,又是如何被歪曲和误解的。本书已有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版本,出版后推动“新征服史”的学术转向。

盐镇

易小荷/著

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在四川西南的古老盐业小镇,女人们过着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生活。十六七岁就辍学混迹KTV的少女,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父权”和“夫权”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疫苗的故事

[美]保罗·奥菲特/著

仇晓晨/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莫里斯·希勒曼是现代医学史上一位英雄般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9种疫苗,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他被尊为“现代疫苗之父”。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希勒曼研发各种疫苗的细节,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开发,勾勒出了200多年来的公共卫生史,提醒人们重视疫苗的价值以及科学所拥有的拯救生命、保护人类福祉的力量。

欲望与利益

[美]艾伯特·O.赫希曼/著

冯克利/译

格致出版社

在《欲望与利益》中,赫希曼通过对17和18世纪欧洲思想生态的田野式调查,就商业社会在兴起时如何获得道德合法性作出了新的阐释,为资本主义发生学提供了一个更加一般性的视角。阅读本书,就像在观察当代一位大思想家与古人的对话。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

庄申/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长安时代:唐人生活史》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著作,庄申先生通过详尽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勾画出唐人的生活百态,书中涵盖文字隐语、服装发饰、保健医疗、居住宵禁、绢马贸易等主题,涉及唐代社会由上至下的多重世俗风貌。本书既是一部唐人生活史,同时也是一部唐代社会文化史、思想史。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

[美]罗伯特·M.福格尔森/著

贺婷/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一直以来,美国城市边缘的大片郊区被人们视为中产阶层的“理想居所”:美国历史学与城市研究教授福格尔森通过文字与数据,将限制性契约在郊区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详述其持续影响力,为人们展现出美国郊区鲜为人知的一面,本书揭露出一个世纪前美国郊区的阴暗面以及居住于此的中产阶层所承受的恐惧与梦魇。

中国美术史稿

王逊/著

王涵/整理

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对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高等美术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逊先生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术史教材写作未刊稿的首次整理出版。王逊将学术研究成果演化成可以进入课堂进行系统教学的理论和知识,他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彻底地脱化和超越了传统画学体系,并置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的现代学术系统中。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美]墨磊宁/著

张朋亮/译

新民说|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书通过讲述中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展示了汉语世界的机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之间,中文使用者在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专家的窘境:付费知识与意见市场

[美]罗杰·克普尔/著

林孟蔚 陈浩驰/译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提出一个关于专家的经济理论——“信息选择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专家是提供付费知识和意见的人。作者力图基于信息选择理论,建立“竞争性”专家意见市场,让专家用竞争来解决错误和滥权等“专家失灵”问题。本书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对专家垄断、权威话语权、专家意见市场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著

顾牧/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本书试图告诉我们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孤独感的成因。它不窥视人心,不强调个人的自省,它在心理学之外,从生理学、历史和文化、法律和政治的“外部视角”,为现代人普遍的孤独感作出深入的剖析与诊断。

本期书单编辑 | 言西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期书单编辑特别推荐

《杯中的咖啡:一种浸透人类社会的嗜好品

[德]马丁·克里格/著

汤博达/译

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前,咖啡已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嗜好品之一,相信阅读本书的绝大多数读者都曾品尝,甚至嗜瘾其中,无法自拔。但我们有否想过自己面前的这杯普普通通的黑色饮品究竟源自哪里?它是从何时开始为人所饮用,又是在哪些人的有意为之抑或机缘巧合下才出现在普罗大众的餐桌案头的?冲调这杯饮品的数十粒咖啡豆是在怎样的辛劳下种植而成,又是哪些加工才使其成为我们今日所饮用的样子?作者马丁·克里格通过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澎湃新闻·翻书党   社会科学报   

文汇读书周报   当当读书汇   

上游新闻   世界历史放映室

非虚构与写作   高校人文界   

藏书阁读书会   西安读书会   

高见书单   北大博雅讲坛APP

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   

青年史学家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今日头条   讯飞书城   人文学术社   

边疆社会科学    搜狐有好书    中国研究生

标签: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23年2月·第86期

相关阅读